大音首页关于大音新闻中心新书推荐图书订购期刊订阅编辑出版文教设备下载中心联系我们论坛
图书搜索:   书名 书号(ISBN) 作者 出版社 [高级搜索]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李敖的老师”看“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李敖的老师”看“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浏览:1371次      发布时间:2009-12-23      【 字体:    

                                                       

 

  殷海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20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是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他也因此受到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殷海光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在抗战时期,他毅然从军,是当时第一个从军抗日的研究生。    

 

  殷海光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内外的知识界和普通民众,在民主思想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包括大陆知识界在内,仍有不少爱读殷海光著作的“殷迷”。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先生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在殷海光的学生李敖的帮助下,于1965年底在台湾文星书店出版,但很快就被当局查禁。当时台湾、香港学术界对此书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此书,称《中国文化的展望》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书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教授曾在第191期《学习时报》上发表书评,把台湾五六十年代的著名自由主义学者殷海光的这部《中国文化的展望》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就像殷先生在序言里所说的,其主题是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在本书中,殷海光采取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叙述讨论十九世纪以降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也从世界架构的视野,检讨思索中国文化的前景。

 

  他的思考研究,充分展现身处二十世纪中叶的华人知识分子,如何以科际整合的认知,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论列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尝试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近代变迁,提出宏观视野的系统解释。

 

  本书不仅是殷先生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回应解析,还全面展现了他的文化观、知识观与人生观,具体反映当代自由主义者探求理想未来的思惟世界。在这部书里,殷先生呼吁「道德的重建」,鼓舞知识分子无畏威权,扛起道义责任的大纛。字里行间,透露出自由主义者的学术研究,和他的生命意义,实在不能须臾或离。

版权所有: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海珠区赤岗西路20-22号畅流工业园2号楼1梯501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0086-20-34025801   传真:0086-20-34025801   邮箱:gddayin@vip.163.com    粤ICP备15096249号  邮箱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