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图书商报社和武汉卷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共同发布“2009年、2010年中文图书馆配年度分析报告”后,各界反响热烈。今日,本报正式发布“商报•卷藏数据”第1期(详见本期《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01~02版)。今后本报将每月发布1期,敬请关注。
本报长期致力于书业数据的开发和建设,2008年亮相发布的“商报•东方数据”(现为“一网通”数据)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此次“商报•卷藏数据”的发布,是在整合了全国各省级新华书店的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卖场平台及服务支持平台的“一网通”项目启动后,本报书业数据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标志着连通了民营和新华系统、馆配两大书业主要渠道的数据系统,对业内意义重大。商报数据新年双剑合璧再度创新,由此奠定商报数据全新构架与体系建设。
“商报•卷藏数据”第1期发布《2009年、2010年中文图书馆配年度分析报告》,这一报告是国内首次对中文图书馆配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中文纸质图书馆配市场总额为50亿元,2009年每家馆中文图书平均采购量约为260万元左右,其中“211工程”类院校采购份额最高。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文化产业继续大力鼓励和扶持、高校图书馆新一轮评估等利好因素显现,馆配份额将持续攀升,馆配市场前景巨大。
“商报•卷藏”数据同时显示,目前59%的出版社2010年版图书的馆配总品种数低于100种,全国馆配市场仍处于散、乱、弱、差的阶段。过去5年多来,馆配总量与出版总品种同步增长,但不及出版活跃,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市场上,中央社在馆配品种、册数及码洋的占有率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大学出版社在品种占有率上不及地方社,在馆配册数及码洋的占有率上则高于地方社。
报告同时发布全国2009年、2010年全国出版社馆配码洋占有率TOP20和地方出版社馆配码洋占有率TOP20。在这两年的榜单中,除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外,其余19家全部为中央级出版社。与2009年版图书的馆配分布相比,201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进入前20名。不过,无论是2009年还是2010年,位居图书馆配码洋占有率前三甲的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次均无变动,且三家总额不到市场的20%,这也说明馆配市场竞争不够活跃;而在地方出版社码洋占有率排行榜中,上海地区出版社表现突出,馆配市场创造码洋的能力都高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
出版发行业界、图书馆界、学界专家均对本报与卷藏公司的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图书馆市场日趋重要的背景下,外研社营销中心主任周洋等众多出版社代表认为,这一合作有助于出版社掌握馆配市场的形势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馆配销售。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助理李文表示,馆藏信息分析系统是图书信息通道明晰的基础,对于为出版社做好服务、提高图书市场占有率有重大意义。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孙燕生则认为“以往业界在馆配市场确实没少下功夫,但从来没有接触到这样系统、专业的数据”,他同时建言,希望数据能更准确地了解和满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真实需求。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代根兴对此举大为称赞,并“希望数据分析设置能摸清不同图书馆的需求,针对性服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刘兹恒也表示,“这样的统计析是以往没有人做过的,很有意义。报告对于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都有参考价值——对出版社,可以了解自己的出版物是否为图书馆采访所需;对馆配商,可以了解自己在图书馆馆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对图书馆,可以比较自己的资源建设是否合理。通过这个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出版社、发行商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促进各自工作的发展,实现三者的合作共赢”。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