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
作者:(英)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黄昱宁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因为译者的文笔喜欢上一本小说,在我不是第一回了。当初因为陶立夏雅致的译文,我就把《夜航西飞》当了案头书,时不时都要翻开读上两段,犹如文字漱口水,能去心里的浊气。这次因为黄昱宁老师机智有趣的译文,我喜欢上了麦克尤恩长篇小说《追日》的三分之二。
为何说是三分之二,只因那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在我理解之外。这归罪于我生来是个理科盲,对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真是油盐不进,高考150分的数学只偷得64分。偏偏《追日》就有三分之一讲的是科学知识,诸如弦理论、超引力、温室效应、基础科学等名词,想要理解真心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也懂科学的文学青年能读通这本科学情感小说。
一边读一边佩服译者。麦克尤恩先生苦心设置的诸多科学概念,幻化成了暗带文艺气味的字眼,得亏了黄昱宁的斟词酌句。当好一个译者真不容易,尤其是当麦克尤恩决心向以往的自己说再见,写一个当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而今混日子的中年男教授遭遇他的第五任妻子和家里的装修工偷情的故事时,科学概念自然回避不了。何况,小说还要突破情欲和凶杀,直冲一个亘古话题——地球能源危机,未来如何拯救!就更显出小说的野心来。
这本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典型的麦克尤恩式桥段。一个中年教授名流,靠着当年获得的诺奖荣誉,挂着许多头衔,出席各种奇葩会议,不图进取厮混学术场,偏遇第五任老婆和装修工偷情,顿感挫败,无比沮丧。他研究所里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掺和了进来,时不时提出些设想,不但搅了教授的安宁,还与教授老婆有着莫名其妙的关系,然后,死了。教授设计嫁祸给了装修工。这部分相当有趣,结构上,先铺陈,后急转,再意外,好看得很。这部分我个人喜欢,俗得有趣。第二部分,基本就是一个科学报告。第三部分,回到中年男人身上,行文意味深长。
译者在后记中提示说麦克尤恩有科学情结,这到有助于读者跳着看。即便看不懂里头的科学概念,也无碍于感受混乱的学术圈子里的中年男人的危机和不堪。唯一感觉不安的,跳着看就辜负了译者的心思。翻译那些科学概念有多难,看看《生活大爆炸》就知道了。(作者:李伟长)来源:上海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