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首页关于大音新闻中心新书推荐图书订购期刊订阅编辑出版文教设备下载中心联系我们论坛
图书搜索:   书名 书号(ISBN) 作者 出版社 [高级搜索]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拾年》:如何保住城市的灵魂
《拾年》:如何保住城市的灵魂
浏览:391次      发布时间:2012-11-29      【 字体:    

 

《拾年》,王军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8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环境绿化规模不断提升,各种交通更加便捷,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提高。但是,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出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规划、老建筑与新建筑的搭配、人口增长与城市污染的矛盾等等。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多年来冷静地关注着城市的变迁,他以北京城为切入点,出版了《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等著作。这十年来,他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完全融入城市,城市的未来如何更加美好?本着深刻的文化反思,日前他推出了新书《拾年》。

      《拾年》这本书的八个章节中,勾画出了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是古老中国文化的象征,同时北京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人口来到北京工作和生活,人口的不断激增,给北京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

       众所周知,大量的城市遗迹遍及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那些老建筑、名人故居、四合院共同成为城市的文化遗产。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一些没有被冠名历史文化遗迹之名的老四合院,纷纷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尽管北京市出台了很多城市老建筑保护的政策法规,但是那些“聪明”的房地产商,为了经济利益,这十年来或公开、或偷偷摸摸地拆毁了一些老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现代化风格的高楼大厦。这里不能否认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紧张,建设高楼大厦是大势所趋。问题是,如何协调好现代化大楼与传统老建筑的关系,如何传承一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老北京城时代,基本上看不到高层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一度为世界拥有北京这样的历史古城而自豪。解放后,北京大力发展工业,原来的城市建筑格局已经打破。在阅读本书中,不难发现梁思成为了保护老北京城而作出的努力。梁思成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座老北京城,拆了就永远也没有了。为了新北京城的建设,他建议将政府机关、工厂学校都设在郊区,设立新区,老北京则城保持原样。可在当时的特殊政治年代,人们建设新北京的热情高涨,他的建议无人采纳。梁思成作为一名远见的建筑学家,面对古都不断被拆除的现实,内心是怎样的疼痛!然而,时隔多年后,人们才发现梁思成当初的见地多么富有智慧。可惜的是,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丝毫也不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依然大兴土木。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梁思成曾经为之赞叹不已的北京。书中提到,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三十年前曾经来到北京景山时,提醒建设者:北京的建筑不要超过景山的高度。然而,今天北京的景山,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

      城市的建筑是有生命和灵魂的,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智慧。通过阅读《拾年》这本书,我认为一座城市,就如同一个人,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命运和未来。每座城市本身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而现在全国各地之城市,建筑风格从南到北都是同样的面孔,城市独特的人文传统难以寻觅。当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何其重要时,开始大力“打捞”城市的历史。有的城市在发掘历史传统魅力时,又走到了另外的极端。中原某城市,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古都,当地主政者为了重拾古都之风貌,打算将老城区棚户区开始大规模的拆迁,然后大规模修建复古建筑。为了复古而复古,不估计地方财政收入和群众生活的实际状况,这样的复古建筑有何用?城市之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模与财力,另一方面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可以这么说,城市的建设,不论以什么名义或者什么动机,如果建设中使得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这样的城市建设是毫无意义的。

      《拾年》这本书中,王军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的步伐表示出了担忧,同时也列举了欧洲一些城市建设成功的范例。比如巴黎,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时,就采用了分区的方式。老城区按照“以旧建旧”的思路建设,维持老城区本来的面貌。而新城区建筑在郊区开工,各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如同百花尽情绽放,彰显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巴黎为了缓解人口与生态的压力,在巴黎的周边,建设了若干“卫星城”。中国大城市在科学规划、传统与现代、城区与郊区的统筹协调方面,较之西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拾年》一书的作者王军,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是城市变化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城市发展路向,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很多事物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城市的发展也不能一蹴而就。在发展过程中也许伴随着各种阵痛,但是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城市和家园!(
作者:陈华文)来源:信息时报

版权所有: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海珠区赤岗西路20-22号畅流工业园2号楼1梯501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0086-20-34025801   传真:0086-20-34025801   邮箱:gddayin@vip.163.com    粤ICP备15096249号  邮箱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