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眉
《晚明风月》,王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48.00元
历史就像是人的一生,其实大部分时间是按部就班乏善可陈的,放在电影里,就是会处理成一秒钟淡出淡入后直接跳过的那十年二十年。而另一些年头,短短一二十个月里,却几乎每一天都有故事———无论是欢呼雀跃的狂喜,或是惊心动魄的伤恸,使这段时间的密度远远高于常年,而那些故事,会在之后漫长平淡的日子里,被一次次回忆、提起、重新解读。
晚明因其朝代更迭乱世变迁,就是这样一段高密度的时间。而与其它朝代末期不同的是,在女性始终被压制于后台的中国古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条件的契合,这数十年时光里,成批涌现出许多才情、风致出众的女性:她们中有青楼女子,有大家闺秀,有宫中后妃,她们和她们的故事,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而她们才华横溢的诗文和书画,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和呈现。
《晚明风月》这本书,正是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诗词、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把散落各处的、晚明女子的事迹,做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用作者王鹤的话说:“晚明的征候,是大地震爆发时的惊惶绝望、手足无措。就在天崩地裂的瞬间,曾经的文采风流地,化作凄婉伤心处。”
太平盛世中,锦上添花容易得多。吟风弄月桃花结社泛舟冶游中,女子所能显现的多半是她们的美貌和才情。而遭逢一夜之间山河变色的惨烈后,山依然,河依然,“山河”二字所指代的一切,却永远无法修复,永远不能追回,在这样猝不及防的灰飞烟灭下,这些女子个性的底色才真真正正地彰显出来。
她们有的如董小宛,温婉贤良,在战乱中以侍妾身份照顾全家,“履险如夷,茹苦若饴”,以致积劳成疾而早逝。有的如柳如是,骄傲刚烈,起起落落后决然赴死。有的如徐灿,礼佛长斋,不问世事。有的随波逐流草草嫁人,有的从此隐居不知所终……却也有梅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丈夫降清后继续统帅反清义军与清兵周旋对抗,而且屡屡获胜。
在《风流别致,暗伤如许———柳如是逸史》一文中读到这样的情节:“顾公燮《消夏闲记》记,钱谦益晚年不得意,常愤愤然道:要死!要死!要死!柳如是则嗤之以鼻:你乙酉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都没死,现在说死不是太晚了吗?”
回想当年那幅柳如是作画钱谦益题诗的句子:“最是桃花能烂漫,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燕舞双双乘莫愁……”若未有清军压境,柳如是何尝不能和钱谦益题花咏柳过掉一生?然而乱世来了,才有机会印证身边人的气节和襟怀,才有机会一次次心存幻想后寒彻骨髓地失望。
然而,这样残忍的清醒和真相,要来何用?特别喜欢作者王鹤的一段话:“用梦想映衬现实,现实往往显得凋敝霉烂,因为梦想就像没有吃到口的葡萄,想象中总有说不尽的甘甜;而梦想真的成为现实,却也不见得妙不可言,甚至还可能如霞飞水逝般幻灭,那才反倒连念想都没有了。”除去对故纸堆中东鳞西爪的文字细致谨严的梳理,我喜欢的还有描写书中的女子时作者笔下流露的温柔悲悯,更喜欢谈及世事时如上面这一段中的通透苍凉。
《晚明风月》的另一个好处,是美文之外,还配有大量那些女子的绘像和书画,书画中有她们自己的作品,也有与她们交游婚恋的文人的作品,整本书中与文字相映成辉的,是相关史实中涉及的百余幅插图,文图搭配得妥帖又清雅,这样的书一册在手的感觉,电子书实在无法替代。
一切解读都是主观的,也包括这一篇。隔着遥远的时空单从文字记录里揣测他人的心思,再力求客观也难免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从《晚明风月》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宴后风云陡变的乱世,是桃花飘,梦魂断,是不同性情的女子在这乱世中的悲喜。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有时候,乱世,也在人心里。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晚明因其朝代更迭乱世变迁,就是这样一段高密度的时间。而与其它朝代末期不同的是,在女性始终被压制于后台的中国古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条件的契合,这数十年时光里,成批涌现出许多才情、风致出众的女性:她们中有青楼女子,有大家闺秀,有宫中后妃,她们和她们的故事,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而她们才华横溢的诗文和书画,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存和呈现。
《晚明风月》这本书,正是以一系列的晚明清初的笔记、野史、诗词、杂谈等为取材的辅助渠道,把散落各处的、晚明女子的事迹,做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用作者王鹤的话说:“晚明的征候,是大地震爆发时的惊惶绝望、手足无措。就在天崩地裂的瞬间,曾经的文采风流地,化作凄婉伤心处。”
太平盛世中,锦上添花容易得多。吟风弄月桃花结社泛舟冶游中,女子所能显现的多半是她们的美貌和才情。而遭逢一夜之间山河变色的惨烈后,山依然,河依然,“山河”二字所指代的一切,却永远无法修复,永远不能追回,在这样猝不及防的灰飞烟灭下,这些女子个性的底色才真真正正地彰显出来。
她们有的如董小宛,温婉贤良,在战乱中以侍妾身份照顾全家,“履险如夷,茹苦若饴”,以致积劳成疾而早逝。有的如柳如是,骄傲刚烈,起起落落后决然赴死。有的如徐灿,礼佛长斋,不问世事。有的随波逐流草草嫁人,有的从此隐居不知所终……却也有梅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丈夫降清后继续统帅反清义军与清兵周旋对抗,而且屡屡获胜。
在《风流别致,暗伤如许———柳如是逸史》一文中读到这样的情节:“顾公燮《消夏闲记》记,钱谦益晚年不得意,常愤愤然道:要死!要死!要死!柳如是则嗤之以鼻:你乙酉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都没死,现在说死不是太晚了吗?”
回想当年那幅柳如是作画钱谦益题诗的句子:“最是桃花能烂漫,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燕舞双双乘莫愁……”若未有清军压境,柳如是何尝不能和钱谦益题花咏柳过掉一生?然而乱世来了,才有机会印证身边人的气节和襟怀,才有机会一次次心存幻想后寒彻骨髓地失望。
然而,这样残忍的清醒和真相,要来何用?特别喜欢作者王鹤的一段话:“用梦想映衬现实,现实往往显得凋敝霉烂,因为梦想就像没有吃到口的葡萄,想象中总有说不尽的甘甜;而梦想真的成为现实,却也不见得妙不可言,甚至还可能如霞飞水逝般幻灭,那才反倒连念想都没有了。”除去对故纸堆中东鳞西爪的文字细致谨严的梳理,我喜欢的还有描写书中的女子时作者笔下流露的温柔悲悯,更喜欢谈及世事时如上面这一段中的通透苍凉。
《晚明风月》的另一个好处,是美文之外,还配有大量那些女子的绘像和书画,书画中有她们自己的作品,也有与她们交游婚恋的文人的作品,整本书中与文字相映成辉的,是相关史实中涉及的百余幅插图,文图搭配得妥帖又清雅,这样的书一册在手的感觉,电子书实在无法替代。
一切解读都是主观的,也包括这一篇。隔着遥远的时空单从文字记录里揣测他人的心思,再力求客观也难免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从《晚明风月》这本书里,我读到的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宴后风云陡变的乱世,是桃花飘,梦魂断,是不同性情的女子在这乱世中的悲喜。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有时候,乱世,也在人心里。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