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琼芬 来源:图书馆报
计划生育国策,从 1983年全面实施至今,已走过整整30年。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对这一重大国策加以表现,并给人们留下记忆的作品并不多。搜寻一下记忆,一是 1979年谢添执导的电影《甜蜜的事业》,一是黄宏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再者就是莫言的小说《蛙》。
《蛙》的主角是“姑姑”,她是一个乡村医生。她是新生命的圣母,也是新生命的杀手。
当一个新生儿降生,姑姑总是怀着一种崇高圣洁的情怀让他(她)平安降临。她一生接生的孩子有 1万个,极少有意外,此时的姑姑,不愧为圣母。然而,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她俨然成了铁面无私、冷若冰霜的杀手。是什么塑造了姑姑亦圣亦魔的双重人格呢?首先是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为了产下一个男孩,多少女人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姑姑也因此遭人唾骂,被人打击。
其次,人是需要有信仰的,但当一个人执迷于信仰而失去自我,同样是可怕的。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恪尽职守,她的医德和医术均为人称道。当国家提倡计划生育时,她用尽一切手段阻止计划外生育,有时甚至没有人性。
再次,还当归罪于姑姑产科医生和乡计生副主任的双重身份。没有这双重身份,也就不会有姑姑的双重人格。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像姑姑一样众多的基层人员的努力,今天的中国人口数量恐怕是一个更加骇人的数字。在沉重的人口负担下,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将举步维艰。然而,姑姑该怎样做?书中没有明确答案。小说只是揭示问题,答案留给读者和社会,这也许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生活是真实的,也是荒诞的。也许,在某些时候,荒诞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莫言的“暴露黑暗”是对还是错,请翻开《蛙》,请走近莫言,相信你自有你的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