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原创的儿童绘本,平装加精装本版税率达百分之十几,加上印制费用差不多占到总定价的40%。但目前网络销售折扣又低,这样算来,我们做原创的儿童绘本就是赔钱的买卖。”中福会出版社社长余岚摇摇头,“目前实体书店也都是代销模式,经常有图书卖不掉被打包退回,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原创童书出版,真是难!”
原创之路为何难? 缺乏优质的创作人才是关键因素。文化和思维背景、编辑模式等,同样制约了国内原创绘本的创作。“比起做中国原创的绘本,引进国外绘本更简单容易,成本也相对低。但中国儿童文学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培养自己的原创作者队伍。尽管过程并不容易,但我们也必须坚持。”余岚说。
畅销童书多来自国外 少儿图书出版缺乏原创力
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少儿出版物年出版品种数从“十二五”初期的2万余种,增长到2014年的4万余种,已成为我国出版业成长性最好、活力最强的一个板块。
余岚解释说,在出版业总体趋势受到新媒体阅读方式冲击的大前提下,少儿图书的出版可谓逆势上扬。随着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开始为人父母,他们重视子女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此同时,政府也向社会推动阅读的力量,这些都成为少儿图书销售的利好;由市新闻出版局和团市委组织的一项“上海青少年阅读调查”公布的数据表明,申城青少年更偏爱纸质图书,近5成被调查对象每天都看书。
“当然,新实行的二胎政策,也是少儿图书出版业的利好。”余岚说。
虽然全国的少儿出版一片红火,这一片繁荣之中仍然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现象———少儿图书引进繁荣,原创不足。而外国少儿文学是少儿读物的绝对主力,占据40%以上的少儿图书出版份额。
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 《哈利·波特》 系列后,连续27个月居全国销售排行榜榜首;中少社引进的 《丁丁历险记》 和 《林格伦作品集》 两大系列、浙少社引进的 《冒险小虎队》 丛书,以及接力社引进的 《鸡皮疙瘩》 系列等,都长期占据着各大书城少儿图书柜台的醒目位置。
少儿图书出版的衍生行业如动漫也是如此。《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这仍然源于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
在原创领域中,以杨红樱为代表的校园文学和以沈石溪为代表的动物小说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呈现出“二八现象”,即20%的作者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少儿科普读物则更显落寞,来自英美的百科类图书是其中最大的主角,更多的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抄袭之作。尤为可悲的是,上少社的看家图书 《十万个为什么》,在市场上出现了上千种“复制加黏贴”的杂牌版本。这些低成本低质量的版本冲击了优质图书市场,让出版社和家长晕头转向。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泉根说,可以将此概括为“三多一少”: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精品少。尤其是原创匮乏、引进泛滥、选题重复、跟风模仿、粗制滥造和同质化出版。
热销绘本少见原创 中国何时才有真正的绘本
“坚持原创绘本制作,不得不说,压力很大。”余岚告诉记者,当前绘本制作首要面临的难题在于缺少原创作家和成熟的插画师。而且,文化和思维、编辑模式等,都制约了国内原创绘本的创作。例如,欧美等国家主张创意,绘本故事中常常蕴含哲理。而中国的传统作家都擅长讲述连贯性的故事,用具象思维表达抽象概念是国内作家的短板。“相比之下,国内原创绘本与市场和家长需求粘合度偏弱。”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晴也说,绘本制作方法上,国内外也有所差异。“国内的绘本创作大多是文字为主,再邀请画家根据文字演绎。或者画家只负责作画,文字则由其他作家协助完成。两位创作者之间的磨合和调整,大多由出版社编辑牵线负责。”
而在国外,绘本的制作文字和图片均由一位作家完成,或者是夫妻档,也有少部分是默契合作了多年的伙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字和绘本图片内涵上的统一。“绘本的图片语言相比漫画等其他形式的创作作品更加重要,国内的绘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绘本。”
在过去3年时间里,中福会出版社共出版了八九十种中国原创绘本作品。2015年,青年作家刘洵创作的《牙齿、牙齿,扔屋顶》 获得第四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佳作奖。作品讲述了孩子换牙过程中的有趣经历,与“扔屋顶上”的传统习俗相连,赢得评委们的喜爱。“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故事更多赢得了家长们的共鸣,如果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还可以更有童趣。”业内某少儿作家称。
国外的绘本发展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但国内绘本发展,起步于近十年。周晴表示,国内不少从漫画成长起来的原创绘本作家也正在成长,原创绘本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