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搬新房,我去祝贺乔迁之喜,屋内装潢得雅致不必说,家具和一应的摆设也很得体,一看就知主人的素养和品味。我为朋友高兴。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温馨的“窝”。
“窝”的概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头等重要的,无后顾之忧。无后顾之忧,我以为除了家庭和睦,就是要有一个温馨的角落。没有自己隐蔽的巢穴,夫妇间再相敬如宾,也不能不说危机四伏。我就听说过结婚数年感情甚笃的一对男女,因没有自己的居室而到处打游击,最后不得不揩泪分手。“后顾”而没有安身之所,其忧患也就在不言中。
有“窝”的人自然要设法把“窝”营造得舒适。讲究生活质量,家中的陈设就要考虑情趣。情趣因人的不同而不同,学习模仿当然可以,但人的素养各不相同,如此往往决定着情趣的雅俗。就象大款的豪室,虽然气势宏大,富丽堂皇,然后暴发户的气息,让你无法忍受。墙上贴满了彩布,地上是大理石,卫生间装着冲浪浴盆,进了那样的房间会让你仓促不安,家的温暖、随意没有了,倒有点像进了歌厅或宾馆,在这类豪宅里,主人也在极力制造着文化氛围,大部头的精装书摆了几书柜,一堆鎏金镂银的工艺品放进了古色古香的陈列柜,虽然光鲜耀目,令厅堂生辉,却无论如何不能使人亲近,反倒让人觉着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家不在奢华,就象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就象不少有学识的文人墨客、老先生的家,他们的房子不仅不够气派,简直可以说简陋。可是简陋中不失爽洁,即使略显凌乱,反而更透自然彰现涵养。看那一架架发黄的书籍简册,那无序堆放于案头的报刊、杂志,还有旧笔筒里那几支秃笔,无不弥漫着一种儒雅的气息,这不是刻意能够设计出来的,它是文化积淀于外的一种形态。在这样的房子里,有时一方砚、一块石头、一盆花,乃至于一把紫砂壶,都昭示着主人的情趣与爱好,而我们常说的格调,也便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尽显出来。
我们虽然不能仿效出这样家的氛围,如同年久的陈酿,只有岁月的沉淀才能诠释它的醇厚,但我们的家可以温馨,营造温馨的家,只需要一点点点缀。这点缀有情感上的,比如家人相互的关爱,相互的和睦,仅此还不够,就像房子里,只有高档的家具,华丽的装潢,那它只能算着一间陈列室。因此作为点缀类的小摆设对家也必不可少,有人很得意地把瓶瓶罐罐摆满一屋,有人则把字呀画呀挂满一墙,叠床架屋,显白富有。这没办法,萝卜青菜各人所爱,让蓬荜生辉谁也不好干涉,可点缀不是收藏,家不是展览馆,摆设星罗棋布,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仿效一位朋友,见大街小巷中小摆设就手痒,想买回家添点儿情调,后来发现要情调没钱不成,于是动手少看则多。现在看,家成了“杂货铺”倒未必是好事,而家中仅有的几件小摆设,虽不曾经房间添了多少光彩,细琢磨就这几件,摆放房中,倒不失为一雅致,庆幸囊中羞涩也。( 姚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