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首页关于大音新闻中心新书推荐图书订购期刊订阅编辑出版文教设备下载中心联系我们论坛
图书搜索:   书名 书号(ISBN) 作者 出版社 [高级搜索]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题材好看点多 从网上"扒"书出版渐成潮流
题材好看点多 从网上"扒"书出版渐成潮流
浏览:822次      发布时间:2008-01-17      【 字体:    

 题材好看点多容易吸引读者从网上"扒"书出版渐成潮流
       刚刚进入2008年,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小说《七年之痒》、《青囊尸衣》和白话生活禅《戒嗔的白粥馆》就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昨日,记者就从网上"扒"书出版一事,采访了幕后"推手"———漫友文化副总编丹飞、80后新锐出版人耿帅和部分读者。 
       网上获资源出书拼理念 
       "这三本书都是我从天涯网上看到的,它们大都具备题材引人、语言干净利落的特点,作为一个图书策划人,我觉得他们具备结集出版的潜质",自称畅销书"推手"的漫友文化副总编丹飞说:"网络是一个极好的资源,便捷快速又内容丰富,而要将网络上连载的图书出版,拼的就是眼光和策划理念。" 
       丹飞还详细地解释了自己"退一步营销"的理念:出书首先是从本子出发,题材引人写得好这是最重要的,此外这些书的作者各有各的招,"点"(指看点、炒作点等)又足够,比如《青囊尸衣》可以看做是"华佗、刘伯温遗书",《戒嗔的白粥馆》称得上是最抚慰人心的文字,《七年之痒》所谈及的婚姻问题又有谁不关心呢?这些书的题材诱使读者去看,再加上写法清新可人、叙述方式独特,如果不把它们出版成书是很可惜的事情。 
       "扒"书会面临一些问题 
       从网上"扒"下资源来出书,固然来得容易,但是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目前专职做图书策划的80后新锐出版人耿帅认为出书后的销路至关重要,"网络虽好,但扒下来出书的前景难以预料,很多书卖得都不好。"他提到自己下月策划出版的《谁的爱情谁的流年》:"先是我策划了一个理念,然后在网上征集稿子。一般来说,如果小说在网上连载超过了三分之二是不会考虑出书的,网友都看得差不多了,出书后还会有几个人买?" 
       丹飞则表达了不同看法:"图书是图书,网络是网络,泾渭分明。这就是为什么大量追逐高点击率的出版人常常会遭遇出版冷板凳。我不认为连载越多对销量伤害越大。相反,连载是作者对网络读者履行一个承诺,同时也是实体书的一个宣传窗口。"他同时也提到自己在网上寻找资源时的"一分钟原则"和"三秒原则":"我具有最敏锐的嗅觉,我可以在一分钟内将稿件的‘生死’定下来,而所策划出版的图书,如果在三秒钟内不能打动读者,这本书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早就在网上看过《青囊尸衣》的网友刘小姐还是很期待看到新书的,"虽然在网上已经读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过瘾,图书是商品也是艺术品,还想买来收藏。"而读过《戒嗔的白粥馆》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界女强人则表示,很多读者读释戒嗔的故事着了迷,她自己也是其中一位,她准备自掏腰包给自己的员工每人买一本。据说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销路和媒体宣传分不开 
       除了这些书要具有文字本身耐看、图书装帧到位外,"对于媒体的宣传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丹飞提到之前策划出版的《交易》一书,"当初在网上连载时叫《疼痛的门》,后来经过30多家报纸及近百家网站的推波助澜,现在实销已达5万本,且正在加印,估计春节期间实销数量会达到8万本。"而《七年之痒》才刚上市,作者已经走进电视台,与演艺界的明星夫妻和心理学家同台谈论婚姻问题。丹飞表示图书旺销要做到:首先,图书本身要好;其次,要有到位的媒体宣传以及有效的推广渠道。 
       经常逛书店的徐小姐则向记者“诉苦”:“现在出书是越来越快,花花绿绿的包装让人眩目,媒体的宣传鼓动也让我们这些读者不知所从,希望出版人更多地从书本身的内容定夺是否出书,而不是搞一些噱头来扰乱我们的判断。”对此,丹飞有自己的心得:“我这几本书的宣传都是媒体主动介入的。记者主动出击,找的是自己真正关心的新闻点。记者作为资深读者表达的观感非常真实,一条从记者、出版人、作者心里流出来的新闻稿抵得上多角度遍地开花的‘通稿’。"

文章来源:中国网

版权所有: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海珠区赤岗西路20-22号畅流工业园2号楼1梯501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0086-20-34025801   传真:0086-20-34025801   邮箱:gddayin@vip.163.com    粤ICP备15096249号  邮箱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