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年度盘点中,《中华读书报》给那些曾让我们感受到思想愉悦、心灵震撼的作品留下了备忘录。“我们更加关注那些直面现实问题,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品;更加关注那些其影响能够辐射到其他学科乃至一般公众的学术文化著作;更加关注那些具有理想气质和批判精神的文学创作……”
本着这样的标准,十佳图书有犹太人重建家园的《爱与黑暗的故事》;描写贫困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定西孤儿院纪事》、《高兴》;叶兆言别样品评历史的《陈旧人物》;记录中国企业动荡的《激荡三十年》;特立独行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反思知识分子命运的《我的精神自传》;记录历史的《星火燎原·未刊稿》和《〈读书〉精选(1996-2005)》。
《爱与黑暗的故事》
作 者: (以)奥兹(Oz,A.) 著,钟志清 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定价:¥35.00
内容简介
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奥兹的耶路沙冷……
“是的,每一种爱都有黑暗的一面。爱是自我的,爱是自私的,因此爱也会抹上黑暗的影子。我对于耶路撒冷的感情也是如此,我爱耶路撒冷,我也知道它的黑暗。” ——奥兹
不可磨灭的记忆——那刻骨铭心的悲悼! ——《纽约时报》
·以色列文学大师奥兹最受瞩目的小说,至今已经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震动世界文坛。
·奥兹是当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希伯来语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奥兹2007年亲自踏上中国大地,全新中文译本同步发出。
当今以色列最富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译本在2004年面世后,这部作品更广泛地引起了东西方读者的兴趣,不仅促使奥兹一举夺得2005年“歌德文化奖”,又于2007年入围“ 国际布克奖”,最近还荣获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作 者: 曹乃谦 著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定价:¥24.00
内容简介
小说以塞北高原上一个叫“温家窑”的村子为场景,原生态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活在这个小村庄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了生命在极度贫穷的状况下遭受本能欲望驱使的卑微、荒谬和无奈。
小说风格简约,语言质朴、冷峻。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即活灵活现。小说大量使用口语、方言,穿插使用当地的民歌,不仅使小说有浓郁的地域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朴素、真实之感,营造出厚重、深远的意境。
本书写作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初散见于各大文学期刊,深受汪曾祺等文学老前辈的赏识,后被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发现,高度评价其文学价值,认为作者“是一个天才的作家”、“有实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引起港台及海外地区的高度关注。台湾地区抢先推出其中文繁体字版,美国、德国等地也相继组织翻译。由马悦然亲自担任翻译的瑞典文译本也与2006年在瑞典出版。
《定西孤儿院纪事》
作 者: 杨显惠 著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这部《定西孤儿院纪事》写的是“受苦人的绝境”,“夹边沟”是一批 “右派分子”的流放地,“定西专区”是1960年左右的“大饥荒”在甘肃省内的一个“重灾区”。作者在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其实,对中国当代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对“右派”的遭遇和1960年“大饥荒 ”的灾难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为什么这些作品会一次次冲破人们的心理疆界?这是因为现实“绝境”的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是作家虚构不出来的。这些以细节构成的个人的故事,使惨绝人寰的灾难变得具体可感,将之铭刻在我们的情感记忆中,不再容易被任何人用抽象的数字和话语所模糊遮盖,逼迫要继续活下去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反思。我们常说,文学的力量在于虚构,但在这样的真实面前,你会觉得一切虚构都失去了力量。
这些年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不断被窄化、僵化、庸俗化,以至于它 “写真实”的能力被许多人所质疑。杨显惠的作品再次向人们显示了,当代作家继续使用写实手法可能达到的表现力和穿透力,以及在有大量触目惊心的历史现实尚未被文学有力地表现、甚至被刻意遮蔽的当下环境中,这种手法的不可替代性。
《高兴》
作 者: 贾平凹 著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定价:¥29.00
内容简介
★贾平凹写得最艰苦的一部小说,酝酿五年,历时三年,五易其稿。
★贾平凹写此小说,用手抄写100多万字,手指严重变形。
★这是一部揭示底层人真实生活的作品,堪称贾平凹近年来最好读又最沉重的小说。
★故事无比真实,贾平凹以自己中学同学为原型,其主角刘高兴真有其人。
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颗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又与同乡五富来到城里拾破烂……妓女孟夷纯的出现不但引来了城市万象之态,还带给了他们支离纷崩、始料不及的命运……
贾平凹以其一贯的慈悲连绵,一贯的继往开来,一贯的淡定笔致打开了一幅令人缭乱或战栗的城市生活画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密布着冲突、错位、荒谬、伤痛、病象重重而又情切至深的当代故事。
近年来,在贾平凹获得古拙而本真的创作状态的同时,他的襟怀如同涨墨,彻底吃进了字里行间——于是,《高兴》这部小说中的白描便闪烁出钻石般的光芒,它穿透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命运,照射给读者一幕欲哭无泪、渴望欷欷的人间舞台。
《陈旧人物》
作 者: 叶兆言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定价:¥19.00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所记叙的人物,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
本书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
《激荡三十年》
作 者: 吴晓波 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本书为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丧家狗:我读〈论语〉》
作 者: 李零 著
出 版 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我的精神自传 》
作 者: 钱理群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5.00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
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
本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最后成书,已经耗费了五年时光,更是倾注了退休前后的主要心血”,“这本书,在我的学术著作中,确实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它既是我的自传,学术自传与精神自传,又是一部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 这本书又是一部关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著作”。阅读过该书手稿的北大学者贺桂梅认为该书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的经验史。
《星火燎原:未刊稿》
作 者: 粟裕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由六百余位亲历战争的开国将士五十年前撰写的巨著,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史实,生动展示了胡锦涛主席高度概括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本书为该丛书的第7集,包括:奇袭官陡门、难忘的上下会战斗、梁山凯歌、七号桥战斗、为了战友的生命、为了孩子、一封绝密信、杀一个回马枪等等。每篇都渗透着革命战士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展现出顽强的革命意志、深厚的战友情谊,以及面临任何困境都充满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