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首页关于大音新闻中心新书推荐图书订购期刊订阅编辑出版文教设备下载中心联系我们论坛
图书搜索:   书名 书号(ISBN) 作者 出版社 [高级搜索]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罗布泊印象》:卧游罗布泊
《罗布泊印象》:卧游罗布泊
浏览:1371次      发布时间:2008-06-05      【 字体:    


        《罗布泊印象》一书是张彬彬以1999年穿越罗布泊的经历写下的一本纪实游记,曾以书名《穿越罗布泊——魔鬼不敢走的路》出版过,此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2000年优秀青年读物奖。
        张彬彬,女,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酷爱旅游,在1999年11月,与另外两名记者结伴冒着生命危险,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成功穿越了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死亡之海——罗布泊。在这里强调作者的性别,不存在性别歧视,而是对我这种怯于冒险的男性来说,一个女性冒生命危险穿越罗布泊的壮举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罗布泊对冒险家来说,一个神秘莫测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地方,那里曾经绿林环绕、河流清澈,后来因为人们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断了罗布泊的水源,于是变成了今天的沙漠,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夏季气温高达70℃。后来在罗布泊接连发生了多次离奇事件,至今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出发前本书的作者也意识此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但对罗布泊的向往又令人无法放弃穿越机会。
        与张彬彬前行的不仅有同行的记者,也有熟悉当地环境的导游,为这次冒险之旅增加了一份安全,但是困难并没因人为因素而减少,毕竟沙漠地带气候环境变幻莫测,风沙四起,茫茫沙海中极易迷失方向,在沙漠中方向一旦失去,相当于把自己的命丢了。从行程开始,问题接踵而来,手机信号消失、卫星定信仪丢失、发电机坏了、电台失灵……另外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在沙漠中就显得困难重重。比如食品的问题,放在车里的食物因汽车行走中颠簸沾满了汽油,作者别无它择只有忍着气味咽下去;如厕问题,随行中只有作者一位女性……你会从中想象到穿越过程的不容易。当然也有它快乐的地方,如作者拾起沙漠中的头骨,视为宝贝要收藏;戈壁之夜,感受与城市里不一样的满地星光的夜晚;目睹楼兰留下的遗址等等,都是人生难得经历,这些只有在罗布泊才能切身感受得到。
        1996年6月,职业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孤身徒步探险中失踪,当营救队伍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提起罗布泊,很多人尤其是探险一族的会想起因探险牺牲的余纯顺,不幸牺牲至今让人感到惋惜。余纯顺魂丧罗布泊,虽然穿越失败,但无碍于他成为人们心中徒步罗布泊的英雄,如今余已经成为了罗布泊的一个符号,其不幸牺牲地被修葺成墓地,成为罗布泊的景点之一,前往罗布泊的少不了要在那里凭吊。书中多处提及余纯顺探险罗布泊的事迹,作者从开始罗布泊之旅就有意寻找当年余走过的路线,最终来到余牺牲地点膜拜。余探险的精神是作者所敬佩的,作者以成功徒步行走罗布泊来慰藉余纯顺在天之灵,达成其未能完成的愿望。
        曾看到李敖的一篇文章《发挥想象力,卧在家中游》,说他李敖不花费金钱,也不需要耗费精力四处奔跑,单拿着照片凭借想像力就能躺在家中畅游世界各地,此所谓卧游。与朋友谈瑞士日内瓦湖,他未曾到过却可详细道出当地详细的地理环境,令朋友佩服不已。世界很多地方,即使很有钱但因人的时间有限,你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身临其境,何必不获取间接的经验?李敖说“虽然没有去过,可是我就能够根据这个资料我就到了那里。”看完《罗布泊印象》一书后,我更深一层理解李敖这句话的意思,罗布泊我没有去过,我想自己这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或者勇气徒步行走罗布泊。张彬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本书,记录下每处的经历与感受,处处充满危险与刺激,再配以丰富的风景图片,譬如一望无际的沙漠、一排排枯立的胡杨……读一遍后感觉自己亲历一次惊险的罗布泊横越。
        书中附有若干行走罗布泊的建议,亲历者提出的建议实用性大,对有意穿越罗布泊的朋友有参考意义。罗布泊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或者有胆量穿越,但那里的一切又充满诱惑力,既然如此,何必不借助这本书流畅、细腻、感人的文字,躺在家里卧游一番罗布泊呢?

 

图书链接:《罗布泊印象》

版权所有: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    地址:海珠区赤岗西路20-22号畅流工业园2号楼1梯501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0086-20-34025801   传真:0086-20-34025801   邮箱:gddayin@vip.163.com    粤ICP备15096249号  邮箱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