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开始,部分深圳市民将享受到借书、还书像到银行柜员机上取钱、存钱一样的便利。经过三个多月的试用,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下简称“自助机”)将正式推向街区,7月21日首批10台自助机将正式投入使用,年内这个数目将增为40台,目前图书馆已购买了30个中外数据库。
纸币箱设有三道锁
15日下午,记者走进了深圳图书馆的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系统,“以后投入使用的机器将增加到40台,为了便于监控,我们的显示器也会大一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现场也看到了自助机使用的砖块大小、全金属结构的纸币箱。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防盗,纸币箱只能整体装卸,到了监控中心才能打开,一共有三道锁。
据深圳图书馆介绍,首批10台自助机选址已确定,分别是市民中心、市委大院各一台,大型社区彩田村、益田村、梅林一村、桃源村各两台,目前机器已经摆放到了相应的位置,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和系统,以确保21日揭幕后能正常使用。
样机问世备受关注
自助机问世后备受关注。昨日深圳图书馆门口的自助机样机不断有读者在使用,办证、还书、借书,书架上一半的书已被借走。
今年4月7日,首台自助机样机通过验收,被业内认为一场图书馆的革命,是继传统图书馆、数据图书馆后的第三代图书馆。此后样机一直摆在深圳图书馆门前,让读者自由试用并征求意见。今年文博会期间该样机被搬到主展馆展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一行视察时,在样机前停留了大约8分钟,详细询问了样机的功能和该项目的进展。
2010年将增至300台
据介绍,年内还有30台自助机将投入使用,摆放的位置将是各大社区、地铁、机场和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前日下午,市长许宗衡听取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主图书馆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据深圳图书馆副馆长甘琳说,市长许宗衡建议不要冒进,40台自助机投入使用后,明年一年试用,年底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2010年再将剩下的260台推向街头。原先设想生产一些室外机,许宗衡认为最好不要影响室外景观。在听取了各界的意见,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打算之后的260台自助机全放在室内。
此外,该项目是否能成功,还得看物流和服务是否能跟上,设计将来的流程有四个点,自助机终端、物流中心书库、物流车还有监控中心,为此他们将对内部的业务进行整合。全部300台推出后将节省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平均一天一台借100本书,就相当于深圳图书馆目前文献流通量的五倍。”将极大延伸和扩大深圳图书馆的服务,24小时、多触角为读者提供服务,另外部分社区图书馆也将被取代。
■功能
●除了不能听讲座,不能享受免费的空调,机器基本具备了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包括:办读者证、借书、还书、交滞纳金、续借图书等。
●读者可以在家里录陆图书馆网站,或者直接在自助图书馆一端的电脑上查找图书编号,指定离自己最近的自助图书馆,发邮件预借。图书馆会在两天之内将预借的图书送到指定自助图书馆,予以锁定,只能该读者凭读者证取,同时发短信或者邮件通知读者。读者需在24小时取书,否则系统解除锁定。
●自主图书馆上读者还可以查找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中的电子文献,下载后发到自己邮箱。
■答疑
[选址]
为何都在公务员多的地方?
问:市民中心、梅林一村、益田村,为何首批自助机选址都是公务员集中的地方?
答:首批自助机是室内机,只需要室内环境、通电、通网络,按照原来的方案,原打算布置到深圳机场、大型工业区、大型社区,然后才是市民中心和市委大院,由于时间紧,协调困难,最后只能选在比较容易确定的地方。今后,会选址机场、地铁站、工业区、大社区等。
作为文化创新服务的重大举措,首批10台自助机投入使用,也是为了迎接文明城市复检。因为自助机是公益设施,不交租金或其他费用,在选址过程中曾遇到了某些物业管理处的刁难。前日的协调会后,得到政府部门的提示,此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以后会先做问卷调查,业主同意后就再进入。
[选书]
上架书种类如何确定?
问:图书馆前的样机上部分书籍一册有五六本之多,种类各式各样,看不出规律。届时走向街头的自助机也是这样的吗,上架书种类如何选择?读者一次可选几本?
答:每台自助机的书架上可以摆放402本图书,有一套科学的图书配置方案,会根据自助机周围人员的构成,然后制定配置方案。
读者在图书馆现场借书,一次可以借五本,在自助机上,为了避免有人恶意捣乱,系统设定一位读者一天只能借两本,还书数量不受限制。
[防盗]
放公共场所如何防盗?
问:自助机功能中有收押金和滞纳金,里面不免有现金,书架和书箱中的书,如何防盗?是否有识别破损图书拒的功能?
答:机器采用的材料防盗、防爆,有整套防盗系统,包括摄像头、报警器等等,钱箱是整体装卸的,三道锁才能打开,且自助机会放在保安能看到的地方。
目前没有识别破损图书的功能,曾考虑在自助机中装“原物称重仪器”,半张名片大小的破损都能识别,因为深圳气候容易潮,该仪器很难准确识别。根据以往的经验,图书破损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只能充分相信深圳读者的素质了。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